仪征市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扬州仪征一分菜地解 [复制链接]

1#

新江苏·中国江苏网讯早晨6点,老周提着镰刀和扁担框出了小区门,向东走米,是片被规整地“切”成一百来块的菜园,老周家的地就是其中一块。他放下扁担,仔细翻看着菜叶,把杂草一点一点割掉,将窜到一边的豇豆藤重新扶上竹架子,顺手掰下几根豇豆放进框里。清晨的凉爽没一会儿就消散殆尽,老周再直起身时已满头大汗,他将刚摘下的冬瓜搬进扁担框里,中午准备给小孙子炖一碗冬瓜排骨汤。

这片小区旁的特殊菜地,是扬州仪征市马集镇在瑞福小区打造的“一分菜地”惠民工程。瑞福小区是农民集中区,来自各个村的户农民因拆迁、土地流转搬进了这里。年,“一分菜地”诞生后,每家每户均领到了一分田。

▲干净整洁的瑞福小区

“土地就是我的衣食父母”

“这边的环境确实不错,交通方便,也有空地可以给我老伴儿跳广场舞。”年,老周搬进瑞福小区,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让他颇为满意,美中不足的是,一直守着的菜园子没有了。“我跟土地打交道的时间太久了,从18岁开始下地干活,这40多年我长在了地里,土地就是我的衣食父母。”没了菜地的老周总觉得不踏实,干什么都提不起劲。

直到老周听说镇里要搞“一分菜地”,又重新来了精神:“政府真的做了一件大好事!”老周回忆,在开采土地的那四个月里,他每天都要去“视察”,时刻盯着开采进度。“土地拿到手后要先平整,再挖塘,做道路硬化,装U型管,每一个流程我都看着,就盼着能快点弄好,早点分给我们。”

重新回到土地里的老周每天乐呵呵的,有事没事就去地里转转:“故土难离,虽然现在地不多,但是有它在,就是有安慰了。”

▲正在菜地里忙活的居民

老周的女儿一直想带着父亲去旅行,但都被拒绝了:“父母这一辈从以前到现在都是这样生活的,现在的休闲方式很丰富,但他们宁愿在家里围着菜地忙活,也不愿意去外面看看。每个人的观念都不一样,‘一分菜地’算是满足了他们小小的心愿。”

“有了地,邻里关系变得更好了”

68岁的朱大爷也分到了菜地,退休在家的他每天埋头研究种些什么菜好。“我歇不住,一天到晚琢磨,种过豇豆、韭菜、西红柿、生菜、卷心菜......有些菜一年四季都能种,有些春秋换着种。”朱大爷说,现在家里吃菜方便多了,想吃什么就种什么,“自己种的菜就是新鲜,外面卖的都是大棚里的,哪有自家的好?味道都不同。”

▲朱大爷打理的菜地

朱大爷说,从村里搬进镇里小区,邻里关系也受了些影响,“还是常聚在一起,但总归是差了点。”菜地开出来后,大家每天伏在地里,交流也多了:“有了地,邻居之间关系更好了,平时有些小摩擦也容易化解。我会问他们什么菜产量又高又好种,他们也不‘吝啬’,有好经验会告诉我,这波收上来之后我就准备种黄芽菜。”

“这就是居民的菜篮子工程”

马集镇金营村党委书记张寅介绍开设“一分菜地”的初衷时说:“居民们有劳作的习惯,之前小区是集中绿化,没法种菜。有些人就悄悄把绿化铲掉种菜,既破坏了小区景观,种菜带来的施肥问题也难解决。”了解这个情况后,镇里划出一块空地,让居民既能住在城里,也能留住菜园子。“这片地原本用作开发,但我们能理解居民的心情,过去农民的日子都是从土里刨出来的,有块地在手里他们会放松很多。”

缓解乡愁的同时,“一分菜地”也切实减轻了居民们的生活压力。“一分菜地就是‘菜篮子工程’,现在蔬菜比较贵,他们实现自给自足后,一年可以省0到块钱。”张寅说。

新江苏·中国江苏网记者柏丽娟文/摄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